藉由高明寺百年寺慶紀錄,回望高明寺自日治時期由地方名士與開基居士倡立、戰後開辦「漢人國語班」啟蒙識字;延續至今以董事會經營的高明幼兒園與講經課程,培養世代品德與美感。寺方創立「慈心會」推動貧寒助學、急難救助與校園社團人才培育,並扶持在地詩社、書法等文化活動,使寺院不僅是宗教場所,更是教育與文化的公共樞紐;其核心價值是以慈悲與智慧回應現實人生,為需要的人提供物質援助與心靈慰藉,讓善的循環在地方長久發生。
SDG 1 終結貧窮
貧寒助學與急難救助,降低經濟弱勢學童的受教與生活門檻。
SDG 3 健康與福祉
提供心靈安頓與支持系統,強化個人心理韌性與社會連結。
SDG 4 優質教育
幼兒教育連續 65 屆、講經與品德教育、校園社團人才培育,提升受教可近性與學習品質。
SDG 10 減少不平等
針對弱勢學生之參與補助與社團資源,擴大教育與藝文參與的公平性。
SDG 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支持詩社、書法與在地藝文,保存文化資產、強化社區凝聚。
相關SDGs指標
- SDG 1 終結貧窮
- SDG 3 健康與福祉
- SDG 4 優質教育
- SDG 10 減少不平等
- SDG 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藉由高明寺百年寺慶,見證了一座寺廟的歷史,更彰顯宗教團體在教育、文化與公益上的深厚影響力。它以百年不輟的慈悲實踐,落實了永續發展的多項核心價值,成為社區發展與人心安定的重要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