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花》計畫以「田野調查」為核心方法,帶領學生從自己成長的土地重新出發。他們在家鄉進行場域探查,記錄那些日常卻常被忽略的景象,並透過影像轉化為故事。系列活動中也包含電影選修課,鼓勵學生記錄生活,從規則之外找到真實的自我,並透過創作經驗的分享,強調「只有真的去拍,作品才會誕生」,即使不確定結果,也能在錯誤與實作中累積經驗,讓學生體會影像不只是技術,而是認識自己與世界的方式。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影像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連結地方、展望職涯的可能性。
2024 小水花成果展展出了一系列學生的影像創作,內容從走入社區關懷獨居長者,到用青春視角記錄日常,展現出「看見—關心—行動」的學習歷程。把日常中常被忽略的小事用影像拼貼起來,發現青春的意義。透過陪伴與理解,用零散的生活片段形塑出社區記憶。
SDG 3「健康與福祉」
青少年透過對話與陪伴,理解孤獨與需要被傾聽的重要性。這樣的關懷與紀錄,實際上促進了社會支持網絡的建構,讓「健康」不再只是醫療的問題,而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心靈的安適。
SDG 4「優質教育」
透過專題式的探查與拍攝,真正走入社區、進行訪談,並用鏡頭來表達對世界的理解。這樣的學習歷程,不僅培養了媒體素養與表達能力,更讓他們在「看見—關心—行動」的過程中,體會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而是能夠啟發共感與責任感的過程。
SDG 8 「合適的工作與經濟成長」
計畫傳達「興趣可轉化為專業」的訊息,啟發學生探索未來職涯,特別是在創意產業與影像相關領域,提供新世代青年更多元的就業想像。
SDG 10「減少不平等」
影片中的跨代互動,不僅拉近了年齡差距,也讓不同世代的生活經驗與需求有機會在影像中對話。這種世代間的理解與交流,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包容的實踐。
SDG 11「永續城鄉」
讓地方故事與社區記憶被重新看見,讓影像成為凝聚社區、激發對話的媒介。這樣的行動使城市不再只是生活的場域,而能轉化為一個有韌性、願意彼此守望的共同體。
SDG 17「夥伴關係」
學校、教育團隊、地方文化資源彼此合作,建立跨領域合作模式,成為教育與文化推廣的夥伴典範。讓學生不只是「完成作業」,而是真正參與到一個跨領域的社會行動計劃。正是這些夥伴關係,讓教育從教室延伸到社區,也讓社區因教育而得到更多活力。
相關SDGs指標
- SDG 3「健康與福祉」
- SDG 4「優質教育」
- SDG 8 「合適的工作與經濟成長」
- SDG 10「減少不平等」
- SDG 11「永續城鄉」
- SDG 17「夥伴關係」
小水花系列活動透過成果展與電影選修課,讓學生用影像把世界看得更深、更廣。學生以田野調查展開探索,並用鏡頭捕捉到家鄉的故事與細節。他們從記錄生活到理解他人,從學習技巧到觸發社會共感,展現了教育如何與永續發展目標緊密結合。這不只是一次展覽或課程,而是一段把「自我」與「社區」連結起來的成長旅程,讓青春的創意真正成為推動永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