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美物圖鑑》系列以「拾起美物技藝,有感聆聽嘉義小城故事多」為核心精神,透過城市裡的人與物,編織出嘉義在地的生活記憶與文化連結。從蘭井街的不夜城往事、茶室的心靈安放、東市場的味覺追尋,一路走到磨刀匠人與各式器物的群像,讓觀眾看見城市如何在時代變遷中,藉由技藝延續與再創新,繼續閃爍橘燈籠般的微光。

《嘉義美物圖鑑》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一種「城市器物志」的建構:它強調每一項物件與技藝背後,都連結著人的情感與時代的故事。從市場裡的味道到磨刀師傅的創新,影片把「保存」轉化成「使用與再發明」,提問我們這一代要如何用屬於自己的方式,繼續書寫城市記憶。

「嘉義美物圖鑑」讓青年與觀眾從故事、匠人、器物中學習地方知識與代間傳承,建立文化教育的新素材庫。

磨刀職人代表在地產業如何以創新與設計思維轉化為小規模可持續的生計模式,也成為嘉義「美物」品牌的一部分。

職人「一直改變、一直創新」的態度,正是微型工藝轉型為創新產業的縮影,也讓嘉義的在地產業有機會轉化成文化創意能量

透過「美物圖鑑」把蘭井街、東市場等場域的記憶轉譯成當代故事,建構城市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模式。

藉由器物修復、再利用刀具、漆器、糖塔模具、線剪等,體現「修好再上桌」的永續精神。

《嘉義美物圖鑑》把小城裡的物件與技藝串連起來,既是文化保存,也是創新實踐。它提醒我們,延續城市記憶不只是留住過去,而是讓物與人繼續被使用、被創造、被講述。當影片最後問出「我們這一代,是否能用屬於這個時代的方式留下或創造更多城市記憶」,其實已經在「美物圖鑑」的策展精神中,給出了答案——用故事與技藝,讓嘉義的小城光影延續下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