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記錄了「與你鄉育」團隊在嘉義梅山國小推動偏鄉營隊的故事,從參與者的自身經歷出發,反思偏鄉教育在方法與內容上的轉變。影片呈現了從最初偏重學習單與制式化教學,到後來改以遊戲化、情境化的互動方式,讓孩子在玩樂中自然學習的歷程。參與者在面對不同性格與需求的孩子時,學會因材施教、調整策略,也在互動過程中與孩子建立了真摯的情感連結。這不僅是對偏鄉孩子的支持,更是一場志工與學生彼此成長的雙向旅程。
SDG 3 健康與福祉
營隊中強調情緒管理與溝通,引導孩子在熱絡或情緒高漲時學會冷靜下來、專注聆聽,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師生間真誠的互動,如孩子主動安慰心情不佳的老師,也顯示了彼此支持與心理連結的重要性。
SDG 4 優質教育
影片中團隊反思傳統「坐著看黑板、做學習單」的單向教學方式,轉而採用遊戲與操作活動,讓孩子透過情境體驗學習生活技能與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提升了學習的包容性,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孩子都能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促進教育公平與多元化。
SDG 10 減少不平等
主角提到童年因經濟困難而無法參加付費營隊,如今透過免費營隊,偏鄉孩子獲得與城鎮孩子同等的活動與學習機會。活動的設計與資源投入,有助於縮小城鄉間教育資源的差距,讓弱勢地區的兒童同樣能享有優質的課外教育。
SDG 17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與你鄉育」結合學校、志工團隊與外部資源,共同策劃與執行營隊,形成跨領域合作模式。影片中也表達希望有更多學校加入合作,擴大教育資源影響力,讓更多孩子受益。
相關SDGs指標
- SDG 3 健康與福祉
- SDG 4:優質教育
- SDG 10:減少不平等
- SDG 17:夥伴關係
「與你鄉育」在梅山國小的故事,不只是一次營隊活動,而是一場跨越地理與資源差距的教育實驗。它用創新的教學方法、真誠的情感連結與堅持不懈的行動,實踐了優質教育與公平機會的理念。這份努力不僅點亮了偏鄉孩子的學習之路,也讓每位參與者深刻體會教育的雙向力量——在給予中學習,在陪伴中成長。